在脱贫攻坚期间,莘县投入专项资金2.9亿元,在全县形成210个产业项目,形成收益5786万元,覆盖贫困人口10余万人次。近年来,莘县积极探索扶贫资产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委托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编织一张资产数据网,加强扶贫资产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实现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一个公司管全县,实现资产管理市场化。依托扶贫资产运营公司,对扶贫项目集中管理,提升项目可持续水平。成立莘县汇善耕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国有公司对扶贫资产范围内的资产进行运营及管理。目前,全县正常运营的187个扶贫项目全部委托该公司进行管护,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根据项目性质,建立灵活的运营管护模式。一是落实日常监管预警。依托项目监测平台,通过设备监测和数据实时分析监测,实现快速指挥、反馈、联动处置的一体化预警机制。对该收缴收益的项目进行预警提醒,不按时缴纳的进行催缴,确保扶贫资产收益稳定。及时处置项目运行异常等问题,对项目出现运行异常苗头时及时跟踪处理,避免更大问题发生,确保资产健康运行。如莘县观城镇20mw光伏项目,通过现场监测整体运营状况,掌握每天的发电量。并根据发电量的变化监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光伏效益效益稳定,该项目每年产生扶贫收益260万左右。二是助推项目稳定“造血”。搭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按照项目类型,进行强强联合,推广“实体 电商 物流”帮扶模式,实现无缝连接“菜单式”销售,助力项目提质增效。同时,强化项目与脱贫群众利益联结,对于光伏、蔬菜大棚等产业,优先聘用脱贫户,帮助脱贫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如河店镇高科技智能棚扶贫产业项目,年实现扶贫收益16万元,受益脱贫户达506户,每年还为脱贫户提供务工岗位30余个,帮助脱贫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二、一个系统管全县,实现资产管理数字化。投资800万元,依托电信技术在全县187个项目安装255个视频监控,建立县、镇、村三级分级监测平台,编织一张资产数据网,创新扶贫资产监管模式,实现对扶贫项目的“数字化”管理。一是信息集成“一张网”,将每个扶贫产业项目的分布情况、经营信息、现场实时情况、收益分配情况等进行数据直观集成展示,做到“一网知全貌”,实现全区域187个扶贫产业项目的可视化管理,确保扶贫资产稳健运行、并发挥长期效益。二是智能预警“化风险”,将我县产业项目监管平台与“聊城市防返贫暨乡村振兴智慧云平台”监测系统打通对接,对项目合同期限、协议要件、收益履约到账等关键节点开展“黄橙红”三色预警,强化镇街项目管理,定期调度,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反应,避免问题的发生。对已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制,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今年以来,全县共处理预警信息9条。
三、一套制度管全县,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定《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实行党委指导、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规范对扶贫资产运营、监管和处置,确保扶贫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和长效性。一是明晰产权“一本账”。在全面清查核资、登记造册的基础上,除县级统筹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外,所有扶贫资产确权到村。各村根据村庄和项目实际制定具体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管护制度。扶贫资产收益由村集体负责分配使用,除重点用于帮扶脱贫不稳定人口外,还可用于设立村内扶贫专岗、公益岗位,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等。二是拧紧管护“安全阀”。打好干部、运营方、村委会等多主体参与、多手段结合的“组合拳”。干部挂帅统筹,24个镇街共明确187名科级以上干部,挂包187个项目,协调解决项目运营出现的问题。运营主体经营创收,主要采取承包、租货、合作、委托等经营方式,促进扶贫资产经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并定期向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汇报项目运营、收益等情况。村委会作为村级扶贫资产管护主体,要做好村集体扶贫资产的管护。三是拓展延伸“监督哨”。利用财政监督、民生监督等有效途径,对可能涉及扶贫资产流失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预警管理,严防集体资产流失占用。村级监督委员会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确保村集体资产收益金及时入村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审核通过资产收益支出事项。县乡村振兴局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负责全县产业项目监管、督导,县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的,追加相关人员责任,对故意破坏扶贫资产行为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扶贫资产“网得住、统得好、管得了”。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