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政策解读,及时普及惠农政策,出台更多更好地惠农政策;(种植业管理科)
种植业科答复: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种植业管理科目前的惠农政策主要有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补贴政策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其中,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政策已通过市长热线、行风热线进行了政策解读,保险公司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宣传。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站等方式加大政策解读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向省里争取开设更多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品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自2016年起建立了分级公开公示制度,并在县(市、区)网站进行了长期公开监督。同时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广播、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政策,对补贴范围、补贴对象、申报流程、各级责任等做了详细解读,同时利用政风行风热线、市长热线栏目也进行了政策讲解,种粮农民可通过市、县政府门户网站或者拨打公开电话进行咨询了解。下一步,将进一步利用好网站、微信公众号、市长热线等渠道加强两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出台惠农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2.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品牌;(产业科、市场信息科)
市场信息科答复:我们会继续做大做强“聊•胜一筹!”区域农产品品牌。具体措施来说,一是组建专业的品牌运营公司,专门负责“聊•胜一筹!”品牌农产品营销,进一步提升“聊•胜一筹!”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二是积极组织授权企业参加北京、上海、烟台、南昌等地大型农产品展会,面向全国展示聊城农产品。三是进一步做好“聊•胜一筹!”在本地的宣传销售。结合省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在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县级“聊•胜一筹!”运营中心,相当于“聊•胜一筹!”实体店,上架品牌旗下多种品类的农产品,让聊城市民可以在实体店直接选购。同时,我们会在聊城本地行政村中,大力推广益农信息社app,在app中植入“聊•胜一筹!”网上商城,届时也可通过网上商城用手机购买产品。目前工作方案和通知文件已经印发各县市区,我们将会积极推进该项工作,敬请期待。
产业科答复:(1)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目前2019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补贴700万,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补助资金1000万,已上报农业农村部审批。
(2)市农业农村局目前正在积极配合市人行,加强协调联动,共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关信息,加强银农融资需求对接,共同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3)市农业农村局目前正在与市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对接,近期召开座谈会,提出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新六产”示范项目的融资需求,了解贷款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要求,给农业企业和农发行搭建沟通的桥梁。
3.广泛争取农业项目,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质监科)
质监科答复意见:(1)在全市8个县(市、区)创成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高标准,力争在2020年前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同时指导市属开发区继续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开展工作,推动三个区达到省级农安县标准;
(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各类农业标准及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升全市农业标准化程度,加强对现有53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100家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管理和指导,鼓励其余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基地积极申请创建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配合农业部搞好风险评估、省级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的同时,加大市、县两级监测力度,按照今年制定的监测计划,全年开展市级监测不少于1500个,各县(市、区)开展县级监测不少于1000个(各市属开发区不少于300个),确保全市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是督导各县(市、区)及市属开发区农业农村与其县域内所有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种植者等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完善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管理,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5)是进一步完善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好各级平台信息录入和对接工作,提高平台的应用性,在全市1个市级追溯平台、11个县级追溯平台、1114个追溯试点的基础上,逐年扩增追溯点,不断扩大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面占比;
(6)是严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及市属开发区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及春、夏、秋等农资使用高峰季节的打假专项行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采取联合、异地交叉执法等形式,严厉查处打击违规生产、经营、使用农资等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
4.做好提前规划和功能定位,努力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科)
(1)编制了《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了做大做强高效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8年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山东省工程咨询院编制了《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2年)》,提出围绕精品粮油、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生态林果打造五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经协调市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对《规划》进行了会签,并提交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拟提交常务会议研究。
(2)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坚持以龙头带基地、以规模增效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抓好10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重点推进30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打造精品粮油、绿色蔬菜、健康畜牧、生态林果、特色水产五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
(3)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新产业新业态的“四型发展”,开展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示范主体创建,重点抓好30个农业“新六产”示范项目,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4)深入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推进储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销等初加工设施改造升级。围绕优势种养产业,强化加工专用型农产品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新发展一批净菜、精菜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中央厨房型企业,引导企业向精深加工、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
(5)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挖掘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传统农耕文化,培育、支持东阿阿胶“新六产”融合项目、开发区壹树生物特色主题园区项目等体验型项目,发展文化传承、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等体验型业态。充分利用城市近郊景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做足做活观光采摘型、垂钓休闲型、民俗文化体验型等特色化、多元化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引导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
(6)支持各县(市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县域特色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支持东昌府区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支持临清发展中华鳖等特色产业;支持莘县做大做强“中国蔬菜第一县”称号;支持东阿黑毛驴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支持茌平发展圆铃大枣产业,深入挖掘茌平县耿店村致富典型,大力推广“耿店模式”;支持冠县围绕鸭梨、苹果、大樱桃等生态林果建设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区、建设大棚设施栽培产业区;支持阳谷以凤祥集团为龙头带动周围大力发展肉鸡产业;支持高唐锦鲤产业,规划发展“一带、一园、一心”。鼓励各县(市区)以本县特色产业为基础实施集群式发展,打造具有各自县域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
5.在培植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拓展旅游文化农业体验等功能,培植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亮点;(生态科、产业科)
生态科答复:(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关注和欢迎,我们将根据我市每个县(市、区)和乡村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发展休闲农业,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民俗村,要借助民俗和名人效应,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尤其是要在“特”字上做文章,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口前来观光旅游,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2)根据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要求,每年我们都推荐1-2个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如冠州梨园—冠县田马元—店子灵芝等。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筛选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力争多推荐几条在国内有影响的精品旅游线路。
产业科答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农家乐”和聚集村为主的休闲旅游,以提供食宿、游乐、采摘、购物为主。二是以自然景观、特色风貌和人文环境为主的生态旅游,主要提供农家饭菜、宿营房屋、农事体验等服务。三是依托田园景观,以健康养生为主的休闲旅游。主要提供食宿、康养、保健等服务。鼓励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但要坚决杜绝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农业生产功能、改变“农地姓农”这条底线。
6.建议加大粮食补贴范围和力度(种植业管理科)
种植业科回复:2015年,我省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以下简称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目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直依据小麦实际种植面积,按照每亩125元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直接补贴到户,每年6月底、7月初发放完毕;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中对种粮大户和种植粮食家庭农场进行补贴政策持续到2017年。
粮食补贴政策是国家的大政方针,“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大粮食补贴范围和力度,需省级以上政府研究确定。下一步,我们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加大粮食补贴的力度和范围。同时积极向市政府汇报,与市财政部门沟通,争取在市级层面上围绕粮食生产增加投入。
7.建议在蔬菜技术上多指导(蔬菜棉花科、科技科)
科技科答复:(1)利用市、县级培训班,聘请农业蔬菜专家,对培训学员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的学习培训,增强农民蔬菜种植能力。
(2)加强蔬菜实验示范基地建设,指定农业专家对蔬菜基地进行指导,组织农民到蔬菜基地进行观摩学习,提升蔬菜种植水平。
蔬菜棉花科答复:今年在蔬菜技术指导上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培训班时间。从4月份开始,在播种期、生长发育期、病虫害高发期、采收期等时期,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生产技术培训。4月24日已在高唐姜店举办了一期蔬菜培训班。(2)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充分发挥蔬菜专家顾问团作用,赴各县(市、区)开展巡回技术指导。(3)丰富培训内容。征求县级、乡级农业部门、基地、企业、种植大户等多方意见建议,使培训内容更实用、更接地气。(4)丰富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种植能手、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作用。(5)是丰富培训形式。转变授课方式,尽可能多采用座谈会、一问一答、基地实践教学等形式,使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
8.建议出台畜禽养殖的补贴政策(畜牧兽医局)
2018年以来,我局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畜牧业项目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共计698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市级财政预算资金,制定出台了畜禽养殖补贴政策。2018年,市级财政列支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奖补;连续两年列支预算资金共计510.3万元,用于政策性畜禽养殖业保险补贴。
我局将继续争取并落实各级畜禽养殖补贴政策,一是2019年度省财政已列支预算资金2800万元,用于支持驴产业发展,我局将积极争取省财政给予政策倾斜。二是会同市扶贫办积极争取继续支持驴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尽快兑现2018年下半年新生驴驹补贴和2017-2018年度贷款贴息资金。
9.建议在乡村设农机服务点(原农机局)
原农机局答复:目前我市主要由农机经销点农机维修点提供农机保养及维护等服务,据统计,全市现有农机经销点600余个,农机维修点120余个,农机合作社658家。在当前机构改革的大形势下,大部分原乡镇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已与其他部门合并为农业综合性服务机构,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承担了大部分具体的农机技术服务工作。今后我们将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一是以星级农机维修点为基础,以农机合作社维修间和农机企业“三包”服务网点为重点,以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为骨干,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服务规范、便捷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二是围绕农机服务人才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机实用人才。三是及时提供农机服务信息,发挥“农机通”平台作用,为服务点和农机户提供沟通的渠道。
10.建议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质监科)
质监科答复:(1)在全市8个县(市、区)创成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高标准,力争在2020年前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同时指导市属开发区继续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标准开展工作,推动三个区达到省级农安县标准;
(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各类农业标准及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升全市农业标准化程度,加强对现有53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100家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管理和指导,鼓励其余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基地积极申请创建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配合农业部搞好风险评估、省级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的同时,加大市、县两级监测力度,按照今年制定的监测计划,全年开展市级监测不少于1500个,各县(市、区)开展县级监测不少于1000个(各市属开发区不少于300个),确保全市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督导各县(市、区)及市属开发区农业农村与其县域内所有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种植者等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完善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管理,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5)进一步完善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好各级平台信息录入和对接工作,提高平台的应用性,在全市1个市级追溯平台、11个县级追溯平台、1114个追溯试点的基础上,逐年扩增追溯点,不断扩大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面占比;
(6)严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及市属开发区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及春、夏、秋等农资使用高峰季节的打假专项行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采取联合、异地交叉执法等形式,严厉查处打击违规生产、经营、使用农资等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的行为。
11.建议多指导合作社有序健康发展(经管处)
经管处答复:(1)广泛宣传介绍《农民合作社法》和《山东省农民合作社条例》的主要精神,大力宣传报道运作管理规范、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先进典型。
(2)鼓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培训合作社带头人、财务人员和各级业务人员。
(3)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
(4)从抓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入手,指导和帮助一批农民合作社规范和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开展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指导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金对接等活动,促进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
12.建议增加农民培训的次数(科技科)
(1)创新农民培训方式,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人员下乡现场指导和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引导农技人员和农户下载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云上智农app”和快手直播等信息平台,搭建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户的沟通交流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指导培训的联动模式。
聊城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