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病害,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的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瘤的大小因发病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叶片上的瘤较小,果穗或茎节上的瘤较大,常可达拳头大小。瘤未成熟时为一团白色娇嫩组织,外被一层薄膜,成熟后瘤内满布黑粉(病菌厚垣孢子),薄膜干裂后黑粉散出。
◆发病原因
品种不抗病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目前几乎所有的品种均不抗此病,条件适宜时很快就会暴发发病。病菌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26℃,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6~35℃,在水滴中或在田间相对湿度98%~100%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因此夏秋季高温多雨时,容易发生和流行此病。另外,播种晚、密度大的地块发生重。
此外,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连年重茬地块,该病发生早,并且严重。
◆防治措施
玉米瘤黑粉病一旦发病就会造成植株大量营养被吸收,植株生长衰弱,可造成减产,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
减少菌源 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翻地;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结合田间管理,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割下的病瘤要带至田外深埋。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时,要考虑到兼抗其他病害。一般种植中度抗病品种,再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即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及时灌溉,特别是抽雄前后加强灌溉;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药剂拌种 每50公斤种子用40%戊唑醇拌种剂50~60毫升。
预防用药 上一年发病较重的田块,可预防用药,在玉米出苗后和拔节期各用药一次,可用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
玉米瘤黑粉病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